近年来,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大行其道,一举一动皆与金融市场有着密切的连动关係,也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上涨与下跌,所以货币政策的任何动向,皆备受投资人关注。
近年重大的货币政策战绩:
1.2008 金融海啸,QE 首次问世:
2008 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进而引发全球金融海啸,时任联準会 (Fed) 主席的柏南奇 (Ben Bernanke) 推出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鬆 (QE) 工具、以及降息至 0 利率,透过极度宽鬆的货币政策,来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并支持经济复甦。
2008 年 QE 启用之后,美国经济即一路稳步增长,也奠定了美国股市超过 10 年的多头荣景之基础,而随后联準会也于 2017 年启动了量化紧缩 (QT),成功防止了资产泡沫之疑虑。
2.2020 新冠疫情,QE 再次启动:
2020 年 3 月全球爆发新冠疫情,也直接造成全球金融市场恐慌,当时美股在一个月内,曾出现 4 次熔断,创下历史仅见之纪录。
面对严峻的疫情危机,以联準会为首的全球央行再次祭出 QE 货币政策、并降息至 0 利率,利用极宽鬆的货币政策,来维持金融市场之稳定,而此举也令美股在 2020、2021 年迎来跳跃性的巨大涨幅。
而在 2022 年,由于全球通膨的高速升温,故联準会等全球重要央行,再次改採升息、量化紧缩 (QT) 等政策工具,希望透过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压制高涨的通膨率。
以上次 2 场史诗级危机观察,可以发现到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可谓是息息相关,故了解货币政策是有其重要性。
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借由控制货币总数或利率水準等政策工具,来达成一国物价稳定以及劳动力市场最大化之目标,并借此支持经济温和增长。
货币政策在央行的政策型态中,可以分为宽鬆与紧缩两种:
宽鬆式货币政策往往是为了支持经济增长,故央行会使用降息、量化宽鬆 (QE) 等政策工具,使得市场有较宽鬆的资金借贷环境,故称为货币宽鬆,而央行态度若採取货币宽鬆,则称为鸽派 (Dovish)。
紧缩式货币政策往往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打击通膨,故央行会使用升息、量化紧缩 (QT) 等政策工具,使市场的资金借贷环境趋紧,而央行态度若採取货币紧缩,则称为鹰派 (Hawkish)。
货币政策的 2 大工具:利率、公开市场操作
虽然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工具皆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围绕着对基準利率的控制,以及公开市场操作 2 种。
1.基準利率的控制:
基準利率的控制,指的是央行的升、降息举措,例如联準会的升、降息政策,即是针对基準利率去做调整。
在景气过热、通货膨胀时,央行可透过提高基準利率 (升息),使金融市场因利率上升而降低借贷意愿,商业银行也会对放贷行为趋向谨慎,进而导致金融市场的流通货币量减少。
反之,当经济不景气、通货紧缩时,央行则会降低基準利率 (降息),使金融市场因利率下滑而增加借贷意愿,商业银行也会对放贷行为趋向宽鬆,进而导致金融市场的流通货币量增加。
2.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指的是央行在公开市场上,透过买卖公债或政府债券,达到控制货币数量的操作。
在景气过热、通货膨胀时,央行会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公债,借此收回本国货币,而这也将使得市场上的流通货币减少,进而减缓经济过热,以及压抑通货膨胀。
在经济不景气、通货紧缩时,央行会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公债,借此释放出本国货币,而这也将使得市场上的流通货币增加,进而支持经济活络,以及拉升通货膨胀。
联準会货币政策,时刻左右全球市场:
由于美国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而全球贸易的清结算中,绝大多数也是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故美元也是全球最大的流通货币,而联準会 (Fed) 作为美国央行,故货币政策也在全球市场中举足轻重,更是全球央行的 政策风向球 。
例如 2008 年金融海啸时,联準会为了维持金融市场流动性稳定,以及支持美国经济复甦,故联準会降息至 0 利率以外,还实施了 QE 量化宽鬆,透过 QE 方式大量在公开市场上买进美国公债,故 QE 就是一项公开市场操作。
如上所述,由于 QE 的操作方式是在公开市场上大量买进美国公债,借此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提高货币供给量,故换句话说,QE 可以理解为联準会在 大量印钞 ,透过增加货币流通量,来造成市场的流动性丰沛,以刺激企业的借贷意愿、并拉升银行业的放贷动能,以达到经济活络的效果。
以 2008 年为例,联準会在 2008 年实施 QE 政策之后,资产负债表也自 2008 年的 8000 亿美元高速上升,即使联準会在 2017 年启动了量化紧缩 (QT) 缩表,但至 2019 年缩表结束时,资产负债表仍高达 3.7 兆美元,资产负债表自 2008 年来膨胀超过 4 倍之多。
联準会资产负债表 资料来源:federalreserve 资料日期:2020/7/22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点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