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面粉)的演进史解析

历史

一般认为在狩猎文化开始转换成农耕文化的时候,也就是1万5千年到1万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栽培小麦这种作物,而小麦也是人类史上最古老的农作物。从过去到现在所挖掘到的许多遗迹之中都发现了麦穗,可以作为这种说法的佐证。一般认为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的高原地带,在漫长的时光中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另外,将小麦加工成面粉的食用方式,一般认为是从大概5千年左右之前开始的。据说人类最初是将小麦与杂粮等食物混合在一起,将其敲碎之后再烧烤食用,而在陶器诞生之后,就开始会将辗成粗粒的小麦做成像粥一样的形式食用了。其后,又开始以石臼捣碎小麦,将捣碎的小麦加水揉捏之后烘烤食用,而这种食物就被视作是面包的原形。

随着食用小麦的人从中东以及西方文明传播到印度与我国等世界各地,小麦文化也因此而扩散开来。

商品特性

小麦是禾本科小麦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与稻米以及玉米并称为三大穀物。小麦的麦粒结构可以分成外皮、胚乳、胚芽等三部分,其中外皮坚硬、胚乳柔软而脆弱,因此胚乳的部分就被用作面粉的原料。

小麦大致上可以依据栽种的时机区分成冬小麦与春小麦,以麦粒的颜色区分成红小麦与白小麦、以麦粒的硬度区分成硬质小麦、中间质小麦以及软质小麦。

秋天播种,春夏收割的小麦称作 冬小麦 ,而春天播种,秋季收割的小麦称作 春小麦 。小麦本来就属于耐寒性较强的植物,一般是秋季播种,过冬成长、初夏收割,但在较为寒冷的区域里,小麦会没有办法抵御严冬,因此就会栽种在春季播种、在温暖的夏季成长,并在秋季收割的 春小麦 。在美国中西部以及法国、西班牙等地是栽种 冬小麦 ,而在美国北部以及加拿大等地则栽种 春小麦 。

另外,外皮带有红色或红棕色的色素的小麦称作 红小麦 ,不含这种色素的则称作 白小麦 。

麦粒的硬度是由蛋白质含量决定的。蛋白质成分较多的称作 硬质小麦 、蛋白质较少的则称作 软质小麦 ,含量在硬质小麦与软质小麦之间的种类则是 中间质小麦 。硬质小麦可以制作高筋面粉,中间质小麦可以制作中筋面粉、软质小麦则可以制作低筋面粉。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点此联系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