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石油大企业
自从19世纪末,在美国由洛克斐勒领导的标准石油公司统领全世界的石油产业之后开始,石油产业就开始形成了大规模的企业。
虽然标准石油在1911年因为反托拉斯法而被解散,但是标准石油所分割出来的公司仍然与英国、法国等地的7间大型石油公司形成独佔联盟,发挥强大的影响力,在当时被世人称作七姐妹。
在那之后,这些企业转换不同的形式,在世界各地进行原油探勘、开发、生产乃至于运输、精炼、贩售,因此也被称作主要石油大企业。
另外,在各国的石油市场中,由于法规鬆绑的影响以及设备过剩等因素而使得竞争激化,
全世界的石油产业经过多次歴史性巨大合併、购併,使得主要大企业重组,目前缩减为六大石油巨头。
七姊妹
过去的七大主要石油大企业,分别为
- 海湾石油(Gulf Oil)、
美孚石油(Mobil Oil)、
雪佛龙(Chevron,原名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Standard Oil of California))、
埃克森(Exxon,其前身为纽泽西标准石油(Standard Oil Co. of New Jersey))、
德士古(Texaco)(以上为美资企业)、
荷兰皇家壳牌(Royal Dutch Shell Plc)(荷兰资本60%、英国资本40%)、
英国石油(British Petroleum,英资,2001年将正式名称改名为BP)。
石油巨头
现今的主要石油大企业,即:
-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荷兰皇家壳牌、
BP、
雪佛龙、
道达尔(Total)、
康菲公司(ConocoPhillips)
OPEC
打破主要石油大企业所建立的支配体制,就是在1960年形成,以中东诸国为中心的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
由加盟国之间协调行动,负起供需调整的职责,对市场具有影响力。
由加盟国参与的OPEC总会一年会定期举办四次(3月、6月、9月、12月),除此以外,也会依据实际需求临时召开,
主要以原油价格的维持与供需改善为目的,讨论OPEC整体的生产量与各国的生产上限设定等议题。
近年来,由于OPEC加盟国之间的步调差异,非OPEC国家的产量扩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OPEC的影响力降低。
但是,在2016年11月因应原油价格大幅下跌而召开的总会上,
各会员国达成睽违八年的协调减产共识,之后在12月又因为非OPEC国家也同意协调减产,造成原油价格回涨。
此时配合减产协议的俄罗斯等非OPEC诸国也被与以往加盟OPEC的各国一起被统称为OPEC+。
在2018年6月召开的会议中,决定了缓和协调减产,实质性增加产量的决议,
但又在该年12月再度决定实施协调减产。此后减产的协议又持续延长,
在2021年7月召开的OPEC+会议上,各国同意将协调减产的机制维持到2022年底为止。
然而,追溯过去的历史沿革,即使OPEC各国达成减产协议,遵守协议的比率也在逐渐下降。
就结果来说,未能遵守生产限量的状况所在多有,
因此即使日后继续延长减产协议,各国究竟能遵守到什么程度才会是重点。
OPEC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缩写。
于1960年9月由委内瑞拉、沙乌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五大原油输出国所设立。
2021年时,除了以上五国以外,还有利比亚、阿拉伯联合大公国、阿尔及利亚、奈及利亚、加彭、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刚果等加入,共计13个会员国。
其他产油国
以中南美、西欧、俄罗斯为中心的前共产阵线各国也已经崭露头角。
在中南美已经陆续有新油田被开发出来,西欧诸国也在北海开发油田,并且已经有国家开始输出原油。
其中更有俄罗斯与沙乌地阿拉伯并列为世界最大的产油国,据说在裏海沿岸的中亚地区、西伯利亚地区蕴藏为数庞大的原油,有许多可开发的空间,日后凌驾于沙乌地阿拉伯之上的可能性很高。
另外,巴西等中南美乃至于非洲也陆续有新开发的油田,这些区域一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则因为需要因应遽增的国内需求、除了在胜利、大庆油田等地以外,
也在戈壁沙漠着手开采,逐渐成为世界名列前茅的产油国。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点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