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产的一部分而被持有的黄金,在经济景气、利率较高时容易被抛售。这是由于与存款、股票等其他金融商品相比处于劣势的缘故。各国央行以及矿业公司是黄金特有的卖方,一旦他们大量抛售,金价就会下跌。
黄金主要的卖方是投资家、各国央行、矿业公司
如果您手头持有黄金,且比购入时价格上涨,您会怎么办?是卖出获得利润,还是想着可能会继续上涨,再补购一些?金价波动时,人们会各自打着小算盘/揣着心思买进卖出。
代表性的黄金卖家/卖方有:持有黄金的投资家、各国央行、开采黄金的矿业公司等。
经济景气、利率较高时,黄金被抛售
经济景气、利率较高的局面,被持有黄金的投资家公认为抛售的较佳时机。原则上黄金是没有利息的(后面的章节将围绕黄金的利率进行阐述),因此利率较高时,存钱更为有利。只有在金价上涨时方可靠黄金获利。但是,经济景气时,企业业绩上升,股价上浮,投资股票也许更获利。
同时,景气良好时,为了投资新设备需要资金,有时也会抛售黄金换取资金。黄金有时在保管时需要手续费,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成本较高,从金融产品的角度讲是个缺陷。
也即,经济景气、利率升高时,存款和股票等利好,钱会流向此类金融产品,黄金会被抛售。
央行曾经是卖方的代表
除了投资目的以外,作为外汇準备的一部分,各国央行也持有黄金。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利率颇高,央行每年都抛售手头持有的黄金。虽然每年的统计也会确认黄金的需求与供给状况,但是专门设立了卖方为央行的一项。如今,为了应付全球对金融的不安,央行又变身为黄金的买方。
为规避风险,矿业公司进行黄金期货交易
很多人觉得期货交易是铤而走险吧?先简单解释一下何为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指双方在现时间点事先决定好价格,约定到将来的某日期为止进行买卖。构造複杂、风险较高,所以不是适合所有人群。但是,在黄金界,期货交易是不可或缺的方法。
开采黄金的矿业公司,从发现金矿,到挖掘冶炼,再至收回(销售黄金的)货款,平均需要6个月左右。觉得有利可图才开始开采,但如果完工出售时金价下跌的话,利润必然减少,最悲催的会亏损赔本命悬一线。为了维持稳定的经营,矿业公司在发现金矿时,先借来等同于预计开采量的黄金,将其按目前的金价售出。通过期货交易事先决定销售价格。此后,再通过开采偿还借来的黄金。
矿业公司是黄金的生产商,本该是黄金的重要卖方(供给方),但是除了实物黄金外,长久以来也从事期货交易。矿业公司之所以这么做,是规避金价下跌时潜在的风险。金价上升时,矿业公司的黄金期货交易会难觅身影,相反他们会回购之前卖掉的期货。
新兴国家爆买黄金
2010年开始新兴国家的央行转变为黄金的买方。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俄罗斯、巴西、墨西哥、泰国、哈萨克、韩国等国。2012年央行购金总量为535吨。这是1964年以来的高位。新兴国家爆买黄金的最大缘由是为了调整过于倾向美元的外汇储备。雷曼风波后,各国切实感受到国家资产过于依赖美元,唯有黄金才能满足有效分散风险的条件。
该板块内容取材自池水雄一先生着的《黄金投资的新课本》中的部分内容,我们在原着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改编。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点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