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波浪理论(Elliott Wave Theory)教学(第一回)- 术语与基本使用方法介绍


艾略特波浪理论(Elliott Wave Theory)是什么


一般来说,艾略特波浪作为一种技术分析被大家所认识,其正式名称是“波浪理论”或“艾略特波浪理论”。是由1938年的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发表的《Wave Principle》论文开始。

艾略特过世后,由A.Hamilton Bolton、Robert Prechter等研究学者对其内容进行修改至今。虽然根据不同学者出现了多种诠释,也有像 Glenn Neely提倡的 Neo Wave 等不同複制版,在这里我们以Robert Prechter的诠释为基础为大家做解说。

很多人都认为艾略特波浪(以下称为艾略特波浪理论)是有5波上涨、3波下跌组成的。

图1

艾略特波浪理论

但是,如下图一样,艾略特波浪理论有时会出现3波下跌、3波上涨、5波下跌的形态。

图2

艾略特波浪理论

有时还会出现如下图一样的3波连续5次上下重複,然后上涨上去。

图3

艾略特波浪理论

所以,在艾略特波浪理论中的“波浪的形态”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会为大家做一个简单易懂的说明。

首先,在艾略特波浪理论中的最基本的波浪形态就是下图的冲击波。

图4

艾略特波浪理论

这个冲击波就是由下图一样组成的。没有例外。

图5

艾略特波浪理论

这里虽然出现了“推动波”和“调整波”,但是这2个名称都是以下波浪形态的总称。

图6

艾略特波浪理论

下图是纽约道指(DJIA)从1920开始的月线图表。可以看出,在编号III的波浪中有编号①-②-③-④-⑤冲击波。

图7

艾略特波浪理论

※在波浪的计算方式上会有多种诠释,这里只是介绍其中的1种。

④“複合调整”是指由2个或3个连动组成的调整波形态。

以冲击波为首的全部波浪形态,都有其特有的”规律和标準”。”规律”就是在承认这个波浪形态时必须要遵守的条件。而”标準”就是在判断波浪属于哪一种形态时的一些启示。这里我们首先确认好冲击波的”规律”。

规律①:必须有5波组成。
规律②:冲击波的第1波是推动波,第2波是三角形以外的调整波,第3波是推动波的冲击波,第4波是调整波,第5波是推动波。
规律③:第2波不能超过(或跌破)第1波的始点。
规律④:1波、3波、5波中第3波不能是最小波。(也不需要是最大波)
规律⑤:第1波和第4波不能重叠。

这其中的③、④、⑤被称为三大规律,是艾略特波浪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当然,①和②也是规律,也是需要必须遵守。使用这些规律再来看一下纽约道指的图表。

图8

艾略特波浪理论

那么在开始所讲的连接波浪的形态有什么呢。

图2
艾略特波浪理论

其实,这就是调整波中的平台型波浪。在图8的纽约道指图表中”IV”就属于这个形态。另外,在图3所讲的下图形态就是推动波中的楔形形态。

图3

艾略特波浪理论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点此联系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