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面额 (Par Value) 又称为面值,指的是股票票面上记载一定金额的股票,而面额通常是以股为单位。
股票面额的产生,是因为上市公司会把股东的原始出资,也就是股本切割成许多股 (即发行股数),故每 1 股代表的资本额就是面额,故也称为票面金额,也因此在会计上,股本等于面额乘以股票发行总额。
面额与股本的计算:
如上所述,因面额为总股本切割而得,故在会计制度上,股本等于面额乘以发行股数,公式如下:
股本 = 发行股数 × 股票面额
举例来说:
某股份公司股本为 1000 万元,每股面额定为 10 元,那么发行股数则为 100 万股。
而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省的股票面额大多是 10 元,国外则无固定金额。
台湾省股票市场过去规定每股面额为 1 股 10 元,但自 2014 年 1 月 1 日起,依据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股务处理準则,公司可依照需求自行决定股票发行面额,故股票面额不再全部是 10 元,可以是 5 元、1 元或是 20 元或其他面额。
但而国外则没有此一规定,因此在美股会看到面额 1 美元、0.1 美元、0.01 美元,甚至 0.0001 美元面额的股票。
面额的更动是否影响股价?
事实上,面额与股价没有任何关係,面额只是在会计上计算用的单位数,而一间公司的股价也并非由股东们出资的股本决定,决定股价高低的仍是由该公司未来的获利预期、所处产业的估值所决定。
譬如说,一间股本 1000 亿的公司,如果公司基本面差劲、且所处的产业前景已经成长饱和、竞争者彼此杀价竞争,那么股价仍可能仅只有 10 美元、本益比仅交易在 5-6 倍,如面板产业即为一例。
股票面额是股票净值吗?
如上所述,股票面额仅是在会计制度上计算用的单位数,故股票面额并非股票净值。
股票净值指的是股票现阶段的最基本价值,也就是股东权益。
股票净值是根据公司的财务报表所推算而得,可以把股票净值想成 如果公司现在进行资产清算,即还完所有负债、收回所有应收帐款、变卖所有厂房设备,最后所得金额再按股份比例还给股东,股东还能拿这么多钱 ,这就是净值的意义,这与面额的意义完全不同。
无面额股票是什么?和面额股有何不同?
无面额股 (non par-value stock) 指的是股票面额不记载金额,只记载所表彰股数的股票,而无面额股无法以面额决定各股份所占之比例,而係以各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之比例决定股东权益。
而有面额股 (par-value stock) 除了记载其表彰的股份数外,并记载票面金额,发行时,是以股数乘上票面金额决定股东权益,发行价格超出票面金额的部分则列入资本公积。
举例来说:
一间公司发行无票面金额股,股东投资 10 万,可以拿到 1 股、或100 股、或 100 万股、或 1000 万股表决权。
而 A 是策略性投资人,B 是一般投资人,在当公司办理增资时,股东 A、B 都投资 100 万元,此时公司可以给 A 股东 10 万股;但同时只给 B 股东 1 万股,因在无面额股制度下,公司可以给不同贡献度的投资人不同的股数,增加了发行弹性。
发行无面额股的麻烦:
无面额股制度的最大缺点,就是公司发行股数和股本间的关係完全脱钩,无面额股是给不同贡献度的投资人不同的股数,目的是要增加发行弹性,但事实上,极少公司发行无面额股,因不利投资人理解自身投资额与持股比例之相互关係。
在有面额股的制度下,公司资本 1000 万,每股金额为 10 元,共分为 100 万股,而一投资人共投资 400 万元,以每股 20 元买了 2 万股,故很容易计算出该投资人持有这间公司 20% 的股份。
但无票面金额股的投资人,对于自己的投资金额跟持股比例间的关係,并无法如此简单明白的计算而得。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点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