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为大家介绍在艾略特波浪理论中的波浪名称。这是很多人都会弄错的部分,希望大家好好理解。
艾略特波浪理论中的波浪名称分为2种。一种是表示波浪方向。另一种是表示波浪形状。
下图就是简单的分类图表。
图31
在这里第一次出现的就是Action波与Reaction波这2个术语。
如果用冲击波来解释这2个术语的话就会如下图一样。
图32
是不是非常简单。
如果和艾略特波浪理论教学(第一回)- 术语与基本使用方法介绍的图5相比较的话
图5
大家应该会认为推动波=Action波、调整波=Reaction波,其实并不是这样。
在这里我们就请在第一回中一笔而过的平台形波浪再次登场。
图2
透过图31的表来看的话,大家应该都知道平台形是调整波。既然是调整波,那冲击波就应该在第2波和第4波出现。例如,在第2波出现平台形的话就会如下图一样。
图33
紫色椭圆圈内就是平台形。在这里我们把第2波标示为②。可以看出②的平台形是由(A)(B)(C)3个波浪组成的。
图34
图34与图2组合在一起就如下图一样。
图35
紫色标识就是②波的方向。可以看出长度较小的(A)和(C)与②方向相同。
图36
用图32来对比的话就可以看出,在②波中,(A)和(C)是Action波,(B)是Reaction波。(A)、(C)虽然在平台形中都属于Action波,但是从波浪的形状来看的话,(A)锯齿形的调整波,(C)是冲击波的推动波。所以,从以上示例也可以看出Action波并不等于是推动波。
接下来再为大家介绍在第一回中登场的楔形的Action波和Reaction波。下图就是在第一回的图3中登场的楔形。
图3
这个楔形波浪因为是推动波,所以由以下5波组成。(参照图31)
图37
下图就是楔形波浪出现在冲击波的第5波时的示意图。(示意图是从第3波的中段开始绘制。第3波标示为③,第5波标示为⑤。)
图38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第⑤波是朝着紫色标示的方向在波动。
图39
与紫色标示相同方向的是(1)、(3)、(5),所以,楔形波中的第1波、第3波、第5波是Action波。(2)和(4)是Reaction波。而且,楔形波中的Action波和Reaction波都是锯齿形的3波调整波。
从以上示例都可以看出,Action波=推动波、Reaction波=调整波是不对的。Action波只是”与大一浪级是相同方向的波浪”,而Reaction波就是”与大一浪级是反方向的波浪”。
总结
Action波
冲击波的第1波、冲击波的第3波、冲击波的第5波
楔形波的第1波、楔形波的第3波、楔形波的第5波
锯齿形波的A波、锯齿形波的C波
平台形波的A波、平台形波的C波
三角形波的A波、三角形波的C波、三角形波的E波
複合调整的W波、複合调整的Y波、複合调整的Z波
Reaction波
冲击波的第2波、冲击波的第4波
锯齿形波的B波
平台形波的B波
三角形波的B波、三角形波的D波
複合调整的X波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点此联系